发布时间:2025-03-01发布人:散货船海运
在复杂的国际海洋秩序与国际关系背景下,确实存在个别国家基于特定缘由,采取扣留大陆散货船、羁押船长的极端行为。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牵扯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
从过往案例来看,部分国家曾因贸易纠纷、地缘政治矛盾或对海洋权益的争议,采取扣留他国船只的行动。2005 年,塞内加尔就曾扣押一艘悬挂中国国旗的轮船 “洲渔 629”。该船被改装成货轮,满载各类日用品,从几内亚比绍起航,经冈比亚首都班珠尔抵达达喀尔港。由于其未向塞内加尔海关出示任何装仓清单及其他有关证件,塞海关怀疑其为走私船,遂上船检查并将船扣押,所载物品全部被查封,船长被塞警方拘留。塞海关海洋事务管理处处长迪乌夫上校表示,被扣轮船看似渔船,实为货船,根据塞内加尔法律,如果确定为走私,有关责任者可能被判 6 个月至 5 年监禁。不仅如此,塞方海关除没收该船所载物品外,还索要罚金 50 万美元。这一事件便是基于对货物合法性及船舶手续完备性的质疑而引发的扣押行为,反映出在国际贸易中,船只需严格遵守各国海关法规,否则可能面临严重后果。
日本也曾有过类似行径。2010 年,在钓鱼岛海域,日本非法扣押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当时,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正常作业,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却称中国渔船 “侵入日本领海”,并对其进行拦截、登船检查,随后扣押渔船及船长。这一事件并非单纯的海上执法行为,而是日本企图强化对钓鱼岛非法管控的政治操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此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抗议,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暂停双边省部级以上交往,中止双方有关增加航班、扩大中日航权事宜的接触,推迟中日煤炭综合会议等,中国公民赴日旅游规模也受到严重影响。此次事件凸显了在领土主权争议背景下,个别国家可能利用海上执法权力,制造摩擦,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的。
再看 2024 年,乌克兰扣押了一艘在喀麦隆注册的土耳其货船,并拘留了船长。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声明称,这艘船被俄罗斯人用来掠夺储存在占领的克里米亚的乌克兰粮食,船长被控进入克里米亚(乌克兰认为克里米亚是其封闭区域),最高可被判处五年监禁。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报告称,该船于 7 月 2 日打开 AIS 信号,显示正驶往摩尔多瓦,在多瑙河雷尼港附近航行时被乌克兰海军拦截。调查小组登上该船,搜查了电脑和纸质记录以及 AIS 发射器。乌克兰安全局声称,这艘船 “多次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海港,以取回被盗农产品”,并运往中东出售,钱款交给俄罗斯人。这一事件处于俄乌冲突的复杂背景下,乌克兰通过扣押船只,试图在经济层面打击俄罗斯,同时展示其对相关海域及资源的控制权,背后反映的是地缘政治冲突下的海上博弈。
从国际法律角度分析,1952 年统一海船扣押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对海船扣押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该公约明确了 “海事请求” 的范畴,包括碰撞或其他情况下由任何船舶所造成的损害、由任何船舶所造成的或与任何船舶的营运有关而发生的人身伤亡、海难救助等多个方面。同时规定,悬挂缔约国之一旗帜的船舶,可因任何海事请求而在任何缔约国的管辖区域内被扣押,但不得因其他请求而被扣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国家可能会对公约条款进行片面解读或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超越合理的法律界限实施扣押行为。
在国际贸易与海洋运输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陆散货船作为重要的运输载体,航行于世界各地。但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性,部分国家可能因自身利益诉求,在一些敏感海域或涉及地缘政治争议区域,对大陆散货船采取扣留行动,羁押船长。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船主及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对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造成冲击,容易引发外交纠纷与国际舆论关注。对于此类事件,中国通常会依据国际法及相关国际惯例,坚定维护本国船舶及船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外交途径与相关国家进行严正交涉,要求对方立即释放船只及人员,并对不合理的扣押行为作出解释与赔偿。
2025-02-26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