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2发布人:散货船海运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国际贸易的顺畅运转依赖于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海运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承载着全球大部分货物的运输任务。然而,近期美国的一项举动却在国际航运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议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单次最高收取 150 万美元的所谓 “服务费”,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一、美国出招:政策内容与出台背景
2025 年 2 月 21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了一项拟议全面提案,并征求公众意见。此项提案针对中国海运运营商,无论其拥有的船只是否在中国制造,计划对其拥有的每艘船舶征收最高 100 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或是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每艘船舶的净吨位货物收取 1000 美元的单次费用。对于经营中国船舶的非中国海运运营商,将根据船队中中国船舶的比例进行收费,单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收费最高可达 150 万美元。例如,中国船只占其船队 50% 或以上的经营者,每次进港最高收取 100 万美元;比例在 25% 至 50% 之间,费用降至 75 万美元;低于 25%,费用则降至 50 万美元。不仅如此,从中国订购船舶,或船舶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交付的海运运营商,同样适用于上述非中国海运运营商的收费标准。
这一提案的出台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发展迅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24 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 55.7%,也就是说全球交付的船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由中国船厂建造的。根据航运咨询公司 Linerlytica 的数据,停靠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中约有 17% 是中国制造的。中国造船业凭借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生产能力以及合理的成本控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大量订单,对美国本土造船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造船业长期面临着人力成本高、技术设备落后、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很多造船厂仍在使用老旧设备和工艺,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也难以保障,在国际竞争中节节败退。数据显示,美国 13 家海军造船厂中 9 家已停产,剩余的也不再承担新船建造任务,美国海军舰艇建造普遍延期交付,处于近 25 年来最糟糕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遏制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为本国造船业争取生存空间。
二、影响深远:航运业震荡与全球经济波动
美国的这一提案若实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国际航运业。法国达飞海运集团首席财务官拉蒙・费尔南德斯表示,中国建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集装箱船只,因此这将对所有航运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航运业的运营成本将大幅增加,特别是那些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的航运公司。以亚洲 — 美国东海岸的集装箱航线为例,该航线通常会停靠两到三个美国港口,若提案实施,每条航线将多收费 200 万到 300 万美元。航运公司为了维持运营,必然会将这些额外成本转嫁到运费上,导致运费大幅上涨。这将使得众多依赖海运的进出口企业面临成本剧增的困境,许多小型企业甚至可能因无法承受高昂的运费而被迫减少业务甚至倒闭。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这一做法也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进口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从日常消费品到工业原材料等各个领域。而这些商品大多通过海运进入美国。一旦运费上涨,进口商品的价格必然随之上升,这将直接增加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国飞协博公司首席执行官瑞安・彼得森估计,大型航运公司每个航次通常会在两到三个美国港口停靠,这意味着,对于收入在 1000 万至 1500 万美元之间的航次,靠港支出可能会超过 300 万美元。如此高额的费用最终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使得美国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商品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不仅如此,美国的这一行为还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秩序的混乱,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美国,设置各种贸易壁垒,从而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三、各方反应:业界批评与中国回应
美国的这一提案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国际航运业界的一片批评之声。劳埃德船级社的报告严厉警告称,这份针对中国海事、造船领域的提案 “极具攻击性”,是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对船舶运营商最大的经济威胁。若提案获美国总统批准,将对美国所有航运领域的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总部位于丹麦的航运咨询公司 Vespucci Maritime 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延森表示,对于集装箱船而言,这项提案将导致成本高出至少 10 倍,和关税一样,最终仍将由美国的进出口商和消费者为此买单。世界航运理事会(WS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爱德华・克拉梅克也曾警告称,额外的港口费用将作为附加费转嫁给美国进出口商,可能将使业务和就业岗位转移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港口。
面对美国的无理举动,中国也迅速做出了回应。2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停止错误做法。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动向,并采取必要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发言人指出,2024 年 3 月以来,中美双方已就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相关调查开展多轮沟通。中方反复申明对 301 调查看法,并提供中方立场非文件,要求美方回归理性客观,停止将美国内产业发展问题甩锅到中方头上。但遗憾的是,美方还是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此前美对华加征 301 关税已被世贸组织专家组裁定违反世贸规则,受到众多国家的批评。
四、应对之策:航运企业与中国的选择
对于国际航运企业而言,面对美国的这一政策,需要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会考虑调整航线布局,减少挂靠美国港口的次数,选择将货物运往墨西哥、加拿大等临近美国的港口,然后再通过陆路转运到美国。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船运公司的合作,共同应对风险。例如,一些航运公司可能会联合起来,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争取更合理的政策。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管理流程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以缓解运费上涨带来的压力。
中国作为全球造船业的重要力量,也有多种应对手段。在贸易层面,中国可以利用自身作为全球 150 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对非中国造的船进入中国重要港口,如上海港等,适当采取对等收费措施。从产业发展角度,中国应继续加大对造船业的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巩固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的优势,如 LNG 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在市场拓展方面,中国造船企业可以进一步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将优质的船舶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美国对进入其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高额费用的提案,是一种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一行为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造船业面临的问题,反而会对国际航运业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主流。美国应摒弃这种短视的做法,回归到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规则上来,通过合作与竞争来推动自身产业的发展,而不是试图通过打压他国来谋取私利。否则,最终受损的不仅是其他国家,美国自身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6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